海安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
海安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
全文检索   
赵然:发挥中小银行作用 助力共同富裕
发布时间:2022-05-30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 来源:

赵然:发挥中小银行作用 助力共同富裕

促进共同富裕,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。实现共同富裕,需要大量的资源配置和投入,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调动社会各主体的积极性,尤其需要金融的助力和赋能。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,中小银行(包括城商行、农商行、农村信用社、农村合作银行、村镇银行、民营银行等)以服务小微企业及三农为市场定位,是县域金融资源配置的枢纽,与农村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,应成为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。但长期以来,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落后、金融服务滞后、金融产品单一等问题一直存在,与农村经济旺盛的需求存在差距,阻碍了农民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。

 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中小银行应准确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,以金融赋能三农发展,着力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平衡问题,促进金融服务的均等化。

  

  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质效

  切合乡村振兴的战略导向,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和水平,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、多层次的金融需求。

  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。推进组织架构调整,完善自上而下、联动高效的组织体系,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和要素保障,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适配性和能力。健全农村金融组织服务体系,优化和调整网点布局,进一步向县域和农村倾斜。持续推进助农服务点建设,下沉金融便民服务渠道,打通农村金融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实现基础金融服务“村村通”。

  以金融赋能新型工农城乡关系。以县域金融为支点,发挥城乡联动优势,将服务县域经济与支持三农有机结合,促进城乡一体化,缩小区域差距,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充足的动能。努力提高县域金融服务水平,瞄准本地区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主体,支持个体工商户、专业大户和创业创新带头人等,提供差异化、特色化金融服务对接。

  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。加大对农村种养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,在市场准入、利率、期限及审批等方面实行差异化政策,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。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助力农业稳产保供、农民增收致富、农村和谐稳定。

  

  发力农村普惠金融

 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及普惠性,补齐服务和产品供给短板,以金融服务的均等化促进共同发展,充分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诉求。

  拓展支农支小服务的广度和深度。加大涉农领域贷款投放,运用支农、支小再贷款、再贴现等工具,加强对三农、扶贫等领域的金融支持。积极推广银政、银担、银保合作模式,用好“新农信贷直通车”平台,加大三农金融资源供给。探索整村授信工作,扩大农村资产抵押担保融资范围,探索农户小额无抵押贷款、林权抵押贷款、农房抵押贷款等三农金融产品,有效解决农民融资难题。

  加大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。搭建立体化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,打造数字乡村App,畅通手机银行、微信银行等渠道,提升农民金融服务的体验感。针对不同的产业特点开展特色化服务,支持生态农业、休闲农业、乡村旅游等多样化发展,服务农村集体经济。丰富农村金融产品,提升理财收益,满足农民资产保值增值和财富增长的需求;整合优化消费信贷产品,支持农民消费升级;提供丰富的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,满足农民养老金融需求。

  加强激励考核。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能力,提高融资效率,降低融资成本。规范、优化涉农信贷审批流程,单独编制涉农信贷计划;制定专项考核方案,对三农业务实施差异化的激励政策;将人员、经费、自主机具等资源向农村倾斜,确保农村金融服务得到便捷、及时、有效满足。

  

  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

  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,健全长效机制,精准施策。

  加大产业帮扶。发挥熟悉地方的优势,充分挖掘上下游产业链,扶持三农发展,构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,推进可持续性金融扶持政策。探索产业帮扶信用贷款,支持脱贫地区产业链良性循环发展,有效带动经济薄弱村、低收入村、低收入农户增收。

  健全常态化帮扶机制。积极为脱贫户、有信贷需求的经营主体以及帮扶重点项目提供融资支持,做到“应扶尽扶、应贷尽贷”。选派员工开展驻村工作,结对帮扶,带动低收入人群增收和致富。

  创新金融扶持形式。坚持“输血”和“造血”并重,在项目、教育、消费、就业、公益、人才等各个方面,提升金融帮扶成效,帮助脱贫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、支持脱贫家庭创业就业,促进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增产增收、享受小康生活。强化“智力帮扶”,积极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活动,提高广大群众的金融知识水平,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