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画好县域一张图。以县域为整体,将乡村发展规划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,将粮食生产功能区、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进行县域整体布局。开展乡镇发展定位、乡村振兴对策和村庄治理统筹。将每个村庄按照聚集提升类、重点保护类、搬迁撤并类等进行识别、归类、建档,明确相应的路线图和时间表。确定县域范围内“中心镇或中心村”建设数量、建设地点、建设规模和建设步骤。
要做好土地大文章。将基本农田保护、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粮食安全统一起来,将土地集中连片治理、宜机化改造、农田尾水“零排放”嵌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,真正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,防止耕地“非粮化”。对一般农用地按照产业园区打造,完善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,吸引各类人才入驻创新产业,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市场紧俏产品,防止土地“非农化”。
要打好粮食这张牌。集成使用好国家粮食生产政策,积极培育当地种粮大户、规模经营主体和粮食专业化、社会化服务组织。出台专门政策,引导村企结对,吸引国有涉农企业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粮食生产、服务、收储、流通、加工和产品营销等方面投资建设布局,实现粮食生产规模化、产业化、订单化和效益化。研究制定符合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的种粮合理收益托底支持政策,保证种粮主体获得合理效益,为实现共同富裕探索现实路径。
要搭好人才大舞台。建立县域内城乡干部双向流动机制,鼓励优秀大学生先到基层锻炼,将职务提升、职级晋升与乡村振兴实践经历相结合。建立科技资源下沉机制,科教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带项目、带资金、带技术到乡村落地配套,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与科教单位科技服务、科技特派员、科技镇长团业务融合、力量集成。鼓励退伍军人回乡、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新创业。
要种好政策试验田。在县域层面开展三农政策本地化集成应用。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乡村,要贯通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,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政策。强化金融机构对国有种粮企业、种粮大户和规模化经营主体定向精准服务,降低粮食生产信贷担保服务门槛。用好用足财政奖补、税收减免、支农再贷款、差别化监管等惠农政策,积极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,建立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。
要用好考核指挥棒。制定粮食安全党政同责、县委书记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的责任机制和考核办法。建立专门针对产粮乡镇、产粮县区的地方政府和干部考核体系,将县区、乡镇主要领导政绩考核、干部培养与粮食安全、乡村振兴实际成效紧密结合起来。强化村委会和村干部能力建设与考核,强化土地流转能力提高和组织作用发挥,让愿意流转的能够及时转出来。对统一集中流转的土地,将农民土地量化为股份,实行合作社或企业化管理,让农民取得保底收益和分红收入。